她出身上海灘豪門,從頂級明星淪為服務員後逆風翻盤:我不信命
1959年,一個叫Tsai chin的上海姑娘主演了一部叫《蘇絲黃的世界》的舞臺劇,火遍了大不列顛。
在彼時的西方,「男有Bruce Lee(李小龍),女有Tsai chin」。
不久,倫敦West End 劇院的燈箱看板上,掛著她在劇中的角色名:SuSie Wong。
在那個年代,一個華人女性能擁有這樣的待遇,簡直是件聞所未聞的事情。
Tsai chin,什麼來頭?
這位西方觀眾認識的第一位「東方公主」,是第一位華裔007邦女郎。
她出身于民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上海灘周氏豪門。
她就是上海的女兒—周采芹。
多年後,這個上海姑娘成為了《藝妓回憶錄》中的媽媽桑,還出演過李少紅導演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中的賈母。
家門的榮光-出身民國上海灘第一豪門
1936年,周采芹生于天津,父親是與梅蘭芳齊名的京劇大師周信芳,京劇「麒派」藝術的創始人。
而母親則是上海灘赫赫有名裘天寶銀樓的三小姐裘麗琳,家裡賣珠寶和茶葉。
周采芹的父母
裘小姐是那個年代貨真價實的白富美,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追她的富家公子哥從百樂門排到建國門。
周采芹父母的故事,俗套又具有傳奇色彩:
貴族大小姐放棄了上流豪門的生活,和京劇大師私奔生了幾個孩子,不僅擔起整個家,還利用超凡的經商頭腦幫助丈夫飛黃騰達。
裘家同時擁有錢莊和茶莊兩大產業
周采芹回憶母親時說到,「她太勇敢了。她教會了我關于做女人的一切。」
采芹一共有四個兄弟姐妹,除了大哥外,其餘都被母親送到了國外。
母親的決定十分明智,正因如此,周氏家族才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最負盛名的「名門望族」。
第一排左起:周采芹 周采蘊 周彩藻 周采茨
第二排左起:周少麟和妻子 周天娜 周英華
二姐周采蘊,三藩市著名的美女商人,作家。
大哥周少麟,京劇麒派傳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三弟周英華,頂級畫家,有「華裔廚神」之稱,擁有知名國際連鎖餐廳Mr.chow,約翰·列儂,Lady gaga都是這家店的常客。
周英華與前妻周天娜
前弟媳周天娜:日本昭和年代頂級名模,時尚icon。
小妹周采茨,香港麗的電視臺金牌公關,80年代大名鼎鼎的「麗的茨姑」,一手捧紅了張國榮與張學友。
反正,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能拍記錄片的角色。
初露鋒芒 -紅透大不列顛的上海姑娘
1950年,14歲的周采芹拿著媽媽送她的歐米茄金色手錶、爸爸送的一本《文天祥》,隻身踏上前往香港的輪船,開始了一生的漂泊之路。
她繼承著父親身上戲劇的基因,同時受母親影響擁有好教養和時尚感。
出國後,采芹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成為考上英國皇家電影學院第一位華人。
在那個亞洲人沒有一丁點話語權的年代,她受盡欺辱和冷眼。
特別是演員這個行業,他們根本不需要一張東方臉孔。
正巧這時,中國臺灣省劇團來英國演出,需要一個既會中英文,又會點京劇的人來主持。
用采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整個倫敦,除了我還有誰?
結果,晚會結束以後,沒有人談論京劇,報紙上鋪天蓋地談論的,都是這個來自東方的奧黛麗·赫本。
在演藝界混了個熟臉以後,周采芹開始展露鋒芒。
1959年,24歲的周采芹憑藉舞臺劇《蘇絲黃的世界》風靡全英,徹底爆紅
話劇連演了三年,周采芹的照片也在威爾士劇院的燈箱看板上掛了三年。
那幾年,她到底有多紅?
倫敦動物園的一隻豹子以她的名字命名;
英國的女性紛紛效仿她的裝扮:
一時之間,倫敦街頭全是穿旗袍,留黑頭發,化粗壓壓上挑黑眼線的女人;
她是倫敦的時尚icon,被授予倫敦年度最佳著裝獎。
與此同時,她還周旋于各式名流派對,成為了60年代倫敦的頂流社交名媛。
無數女星夢寐以求的邦女郎角色,她輕而易舉就拿到了,搭檔最性感的邦德。
1967年,周才芹搭檔肖恩·康納利出演007雷霆穀
在當時的歐美,周采芹就是神秘性感的東方女神。
男人-我曾經都是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雖然周采芹早早就和在香港認識的初戀男友結了婚,還生了一個孩子。
但丈夫是個傳統的中國男人,他希望妻子能夠放棄事業在家相夫教子。
周采芹與第一任丈夫
生性桀驁自我的采芹,怎會同意這樣「喪失自我」的不平等條約,結果可想而知。
在她的第二次婚姻也以失敗告終後,26歲的采芹決定一個人生活,再也不結婚了。
周采芹摯友在紀錄片《上海的女兒》中對她的評價
因為她發現,跟男人在一起,男人最後總是要贏,這讓她大為光火。
一次在片場,製片人鹹豬手伸到了她後背,采芹立刻回敬了一個耳光,瞪大雙眼吼道:fxxk off!
販賣溫柔、迎合男人是她絕對學不來的東西。
畢竟,自由而獨立的人永遠不可能被馴服。
她對陳沖說過一句經典名言:
「男人,好像那是世界上最單調無聊的話題,什麼樣的男人我都有過了,曾經我把他們當早餐吃的。「
從一無所有到絕處逢生,這輩子註定不能靠男人
不靠男人,采芹的事業依然紅火。
她被經營甲殼蟲的寶麗金唱片公司相中,灌錄了歌曲 《第二春》(The Ding Dong song)。
一時之間,歐洲,亞洲、非洲,到處都是采芹的歌聲。
但70年代初期,英國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她多年打拼的積蓄頃刻間一無所有,名下的三層大洋房,也被銀行收走了。
更糟糕的是,此時她又收到了母親的死訊——
昔日的上海灘千金被毒打到五臟破裂後,讓人隨意丟在華山醫院的過道上三天都無人醫治,悲慘死去。
1960年媽媽獲特批飛到倫敦來見她,那是母女最後一次見面
重重打擊之下,周采芹把自己關在了房子裡,還吞下了安眠藥。
最後她被朋友們救起送到了精神病院,整整待了17天。
喪母加破產,那是周采芹一生中最落魄的時刻。
在那以後,采芹來到了洛杉磯,到弟弟周英華的餐館裡當起服務員。
端茶倒水的活她不介意,唯一不爽的是弟弟對她的頤指氣使,她所有的事情都要向弟弟彙報。
一氣之下,她摘下圍裙,沖著弟弟說了句再見,轉身飛到了波士頓當打字員。
辦公室裡的打字聲滴答作響,同事們並不知道坐在旁邊的這個亞洲女人,曾是在倫敦叱吒風雲的超級巨星。
蛟龍豈可被水困?
一次偶然的機會,周采芹在社區劇院看到了一場表演。那出話劇讓她對戲劇的渴望之火再度燃起。
隨後她決定加入社區劇團,排練舞臺劇,還重新考入塔夫茨大學學習戲劇。
學校同意讓缺錢的她做助教抵消學費,而這份工作對多年當演員的她來說,簡直小菜一碟。
在舞臺上的每一刻,她都有重生的感覺。
她意識到,這輩子她只屬于戲劇!
不久,她又迎來了一個機會——與溫明娜, 鄔君梅,盧燕 一起出演了《喜福會》。
1993年電影《喜福會》,豆瓣評分8.4
這部電影成為了好萊塢第一部全亞裔陣容的里程碑之作。
在62歲那年,周采芹移居好萊塢,開啟了演藝事業的第二春:
她陸續參演了《實習醫生格雷》、《神盾局特工》、《藝伎回憶錄》等影視作品,成為了亞裔演員中獨樹一幟的存在。
吳珊卓-金球獎第一位亞裔最佳女主角
最後,中國把周姓還給了我
「1981年,我看到一個穿著牛仔褲的女人飄進教室,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女人穿牛仔褲,那麼瀟灑漂亮。」
周采芹的學生杜源回憶時說到。
80年代初期,周采芹在朋友的牽線搭橋之下來到中戲教表演。
她的到來,震驚了當時大多只看過樣板戲的學生。
她別具一格的放鬆式教學風格,和西式的表演理念讓學生們有醍醐灌頂之感。
對于周采芹來說,她人生的兩次回春除了在波士頓回歸戲劇那回,就是回到祖國。
彈指一揮間,周采芹離開故土已經30餘年。
在去英國之前,父親將手裡的《文天祥》遞給她時,用家鄉話教誨她說:「覅(fiào)忘記儂是中國人」。
周采芹一刻也沒有忘記,她還用實力證明了中國人也可以在西方戲劇領域做到頂尖水準。
她說,在國外我的藝名叫Tsai Chin【采芹的音譯】。
回到中國,我終于可以叫周采芹了,是中國把「周」姓還給了我。
在國外這麼多年,父親的戲劇、母親的容貌和故鄉成為了她的精神烏托邦。
但畢竟近鄉情怯,在中戲5個月課程結束之前,她都不敢去上海。
當她終于坐上從北京前往上海的列車時,心裡也開始忐忑不安起來。
汽車的引擎戛然而止,她長樂路的家到了。
一抬頭,30年前的光影浮現腦海,恍如隔世。
從來不信禮教的她站在雙親的照片前,給父母磕了一個響頭。
那一刻采芹忽然明白了:
為何她能堅持對戲劇的追求,無所畏懼地主宰自己的人生,從不附庸任何人。
為何她無論何時何地,都保留著一貫的尊嚴與自信,不曾屈服。
冥冥中,父親對藝術登峰造極的追求態度;母親獨立自由的堅強人格;
以及生為中國人與生俱來的驕傲,早已刻在骨子裡影響著她,成為了她的信念。
周采芹很喜歡莎士比亞在馬克白中的一句臺詞:
「生命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畫腳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嗅中消失了。」
浮浮沉沉,一蓑煙雨任平生。
現在,周采芹85歲了。
她說:我還沒學會相信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