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畢業給首富當司機,娶首富妹妹為妻,如今百億身家成勵志傳奇
張志銘,從中專學歷的出租車司機,到掌管近百億資產的頂級富豪,那麼他是怎麼做到的呢?是不是如同外界傳言說的那樣,他是憑著長相,通過裙帶關系取得成功的呢?
張志銘是北京人,由于上學時沒有用功讀書,只上了一所中專。
進入社會后,他才知道,一個中專學歷找工作是多麼難,找了幾個月都沒找到合適的工作,最終還是依靠朋友,進入了一家塑料廠當工人。
對于這份工作,他覺得很枯燥,只能掙一點死工資,沒有前途,所以僅僅干了一年就辭職了。
由于學歷不高,又沒有什麼掙錢的本事,離開塑料廠的張志銘憑借著對北京街道非常熟悉,成為了一名的哥,開著一輛夏利,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
張志銘開車時會接觸各種乘客,加上北京人喜歡侃大山,平時就會多聊幾句,既成為了工作中的一種樂趣,還增長了見識。
這一年是1993年,經濟建設如火如荼,各種致富的故事涌入到張志銘的耳朵中,讓他早就不甘平庸的內心,再一次按耐不住了。
于是,他經常在下班前,開著出租車,到人才市場轉悠,看看有沒有發財的機會。
人才市場里的好工作確實不少,但都要求高學歷,或者有專門的技術,這讓學歷不高的張志銘十分沮喪。
有一天,再次來到人才市場的張志銘突然眼前一亮,月薪三千,不需要學歷,只需要有北京戶口,有駕照,職位是專車司機,招聘單位是國美電器。
張志銘心中一喜,真是天賜良機,他完全符合這些條件,而且九十年代,月薪三千已經算高薪了,于是他趕緊打了電話,約定面試,最終張志銘順利地被聘用。
到了國美電器的總部,張志銘才知道,他的工作是專門給老總黃光裕開車。
當時的國美電器,還沒有成為商業帝國,但已經是資產過億的企業了,黃光裕和哥哥從一家門店干起,最終形成了規模,這才想要配一個專門的司機。
因為有出租車司機的經歷,張志銘會察言觀色,另外他平時喜歡看經商的書籍,這時正好都用上了,做事勤快低調,謹言慎行,還特別會來事。
這讓黃光裕很滿意,漸漸地,他就會派張志銘為自己辦事,每次張志銘都能圓滿地完成,而且行事不張揚,不貪功,也不怎麼多嘴,這樣的風格深得黃光裕喜歡。
據說,黃光裕能追到白領麗人杜鵑,就是因為張志銘給出了不少主意,這讓黃光裕對張志銘另眼相看。
黃光裕作為老總,看人非常準,他認為張志銘很擅長和別人打交道,可以做好銷售的工作,于是便問張志銘,想不想去做銷售。
張志銘也是有野心的人,聽說銷售的工資上不封頂,只要能力出眾,年薪百萬都不是夢,于是就答應了。
隨后,張志銘就從一名普通的業務員做起,通過了解顧客,分析市場,和深入了解家電零售行業等手段,加上能說會道,人脈很廣,最終業績穩步增長,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成為了銷售冠軍。
這時的黃光裕非常器重張志銘,把他當成了公司的骨干去培養。
到了1994年的12月,黃光裕的小妹妹黃燕虹進入國美電器上班,這個女人的到來,讓張志銘的人生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
最開始黃燕虹從基層的出納員做起,兩年后,21歲的她升為財務部的經理,而這一年,24歲的張志銘也升為了銷售部的經理。
黃燕虹被公司的人稱為黃二小姐,由于大哥黃光裕很寵愛這個小妹,導致黃燕虹的性格飛揚跋扈,根本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但是張志銘就偏偏吸引了她的注意。
黃燕虹早就聽說過,有一個能力出眾的業務骨干,常年占據銷售榜的第一名,因此平時會關注一下這個叫張志銘的人。
當黃燕虹第一次看到張志銘時,就被對方帥氣的外表迷住了,不免在心中驚嘆,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白馬王子嗎?
已經芳心暗許的黃燕虹和張志銘聊了聊,發現他能言善辯,口才了得,就更加喜歡他了。
一來二去,兩個人漸漸熟悉,并且相互之間都有好感,接下來就開始頻繁約會,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了他們的關系,流言蜚語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小白臉想通過裙帶關系上位。」「為了成功不擇手段。」「傍上了老總的妹妹想入贅豪門。」「軟飯男要依靠女人發達。」
閑言碎語非常多,盡管公司的員工并不敢當面說三道四,但這些風言風語還是傳入了張志銘和黃燕虹的耳中。
張志銘很愛面子,被別人那樣說,就有些動搖了,想過放棄這段感情,但黃燕虹不在乎,對他們的感情非常堅定,也就是在她的鼓勵下,二人才沒有分手。
一年后,張志銘被任命為國美電器的常務副總經理,開始掌管整個公司的日常運營。
這次升遷,再次被人指指點點,很多人覺得張志銘升得太快了,他僅僅和黃燕虹談戀愛一年,就被提拔當了副總經理,這確實有裙帶關系的嫌疑。
有一點確實應該承認,這個時候,黃光裕對于張志銘這個未過門的妹夫,還是非常器重和信任的,拋開張志銘和黃燕虹的關系,他的能力也是非常出眾的。
也就是這一年,黃光裕把公司的業務拓展到了房地產領域,成立了鵬潤房地產公司之后,便把電器這塊的管理權交給了張志銘,而他自己一心在房地產領域打拼。
到了1998年,張志銘和黃燕虹的戀愛開花結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黃光裕已經認定了張志銘是自家人,因此放心地把國美電器完全交給他,并任命張志銘為公司的總經理,這也標志著張志銘正式成為了國美的二號人物。
盡管張志銘得到了一次為自己正名的機會,但這也給張志銘和黃光裕的分道揚鑣埋下了隱患。
在電商還沒有崛起的年代,張志銘比較前衛地提出了跨過中間商這個環節,低價占領市場的戰略,采用了現在人們很熟悉的直銷模式。
就是由國美電器的終端賣場,直接向廠家下訂單,根據市場上的反饋,靈活地采購不同類型的家電。
因為那時很多大廠思想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模式中,廠家生產什麼樣的產品,商家就賣什麼樣的,而張志銘提出的模式,在當時是比較創新的。
也就是這個迎合市場的戰略,讓國美電器在四年內迅速擴張,進入到了連鎖電器的時代,在全國開設了三百家的門店,市場占有率達到了35%,成為當時一家獨大的電器巨頭。
這時,人們對于張志銘的輕視就少了很多,很少有人再提他是通過裙帶關系才取得成功的,一般都會認可他的能力。
不過也有少數人,會抓住他走捷徑的經歷不放,認為他后來的成功不能洗白他是依靠老總妹妹上位的事實。
張志銘已經完全不在乎外界的評論了,他只想努力工作,繼續在國美這個平臺大展拳腳。
他在黃光裕面前表現得小心翼翼,但在工作中非常自信,也善于聽取員工的意見,然后再積極改善,他在聽員工說話時,從來不打斷對方。
另外,張志銘還是一個工作狂,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據他的同事說,張總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就連吃飯喝水的時間都沒有。
到了2002年,就在張志銘摩拳擦掌,打算再創輝煌,讓國美電器的門店在全國遍地開花的時候,黃光裕回來了,還撤掉了張志銘總經理的職位。
他們之間的恩怨,從這一刻就算從暗處走到了明面上,最開始黃光裕非常喜歡和信任張志銘,到后來把他撤職,這短短的四年時間內,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其實有兩件事,起到了主導作用,讓張志銘和黃光裕之間產生了隔閡與矛盾。
第一件事,黃光裕還有一個大妹妹,叫黃秀虹,幾乎和妹妹黃燕虹同時進入國美公司,而且姐妹倆找老公的方式也一模一樣,都是看上了公司的高管。
黃秀虹的老公是國美電器的前財務總監,工作多年職位都沒有上升,而張志銘卻是節節攀升,從銷售經理,到常務副總,再到總經理。
本來黃秀虹夫妻倆認為,大哥黃光裕去經營房地產公司后,國美電器的權柄肯定會交給他們,但沒想到卻給了張志銘。
這讓黃秀虹的老公非常不滿意,同樣是娶了黃光裕的妹妹,兩個人的差距怎麼那麼大,黃秀虹的老公出現了家暴的行為,不斷逼迫黃秀虹為他爭取權力。
結果黃秀虹不得不去懇求大哥黃光裕,軟磨硬泡之下,黃光裕把大妹夫提拔到鵬潤房地產公司當副總經理,并把公司的一部分管理權交給了他。
但是這個大妹夫有點不爭氣,能力很有限,沒多久就讓鵬潤負債累累,還差點破產,這導致黃秀虹和老公離了婚。
黃秀虹并不認為這是她老公的問題,而是覺得這一切的過錯,都應該算到張志銘的頭上,正是因為他的出現,才讓自己的家庭破碎。
當時,黃秀虹和黃光裕的妻子,也就是她嫂子杜鵑的關系非常好,杜鵑是在銀行上班的白領,畢業于名校北科大,人很聰明,很有文化,黃光裕有很多事情都需要請教她。
正是這樣,黃秀虹就在杜鵑那里說張志銘的壞話,而杜鵑便給黃光裕吹枕邊風,專挑張志銘的壞話說,這導致黃光裕對張志銘的態度開始轉變。
第二件事,離開國美電器一段時間的黃光裕,有一次從鵬潤地產回了國美電器的總部,想要考察一下。
張志銘在一旁陪著,兩個人一起出現時,幾乎所有的員工,都會給張志銘打招呼,說一句張總好,但卻很少有人給黃光裕打招呼,似乎大家都快把他忘了。
其實這種事情的發生,也在常理之中,這些年張志銘掌舵國美電器,做出了成績,深得人心,無論是公司的高層,還是普通的員工,都對他非常認可和尊敬。
在大家的心中,張志銘儼然已經成為了國美電器的幕后英雄和靈魂人物。
可這卻讓黃光裕接受不了,畢竟公司是他一手創建的,如今出現了功高蓋主的情況,那他可就不客氣了,另外加上杜鵑之前總說張志銘的壞話,這才讓黃光裕撤掉了張志銘總經理的職位。
不過,張志銘畢竟是國美的功臣,也不好太趕盡殺絕,所以黃光裕給張志銘調到了鵬潤地產,并任命他為鵬潤的總經理。
這不是一個肥差,因為當時鵬潤地產被黃光裕的大妹夫搞到快要破產了,年年都處于虧損的狀態,而且黃光裕幾乎是放棄了這個業務,也不再往里面投資了。
黃光裕之所以把張志銘調過去,有可能是讓對方知難而退,主動離開國美。
不管張志銘知不知道這一點,他都沒有怨恨黃光裕,畢竟黃光裕對他有知遇之恩。
張志銘沒有放棄鵬潤地產,上任之后,就開始調研、考察和調整,經過一年的努力,竟然讓公司起死回生了。
隨后的三年,鵬潤地產的業績連年增長,到了2005年時,開發出了當時北京銷量最高的樓盤。
張志銘對房地產行業的前景非常看好,而且也對鵬潤地產的前途十分有信心,正當他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黃光裕再次撤掉了他的總經理職位。
張志銘已經明白了對方的用意,所以選擇主動辭職,徹底離開了國美。
很多人認為,黃光裕之所以能三次榮登中國首富的寶座,張志銘有著莫大的功勞,這次張志銘的離開,標志著二人徹底分道揚鑣。
張志銘的妻子黃燕虹比較尷尬,她是黃光裕寵愛的妹妹,但她也深愛著丈夫,如今哥哥和丈夫鬧掰了,讓她那段時間有些為難,不知道是去是留。
最終,黃燕虹選擇了嫁夫隨夫,追隨丈夫的腳步,也從國美辭職了。
到了2008年,張志銘自立門戶,成立了明天房地產公司,憑借著他在鵬潤地產積累的經驗和人脈,迅速打開了市場,這里面也有黃燕虹的功勞,她離開國美后,在明天房產擔任副總經理,一直在幫著丈夫。
就在張志銘夫妻倆的公司蒸蒸日上的時候,國美電器出事了,黃光裕和妻子因為經濟問題被刑拘,后來黃光裕被判了14年,公司被罰了6億元,這對于國美來說,是十分沉重的打擊。
黃光裕和杜鵑被司法機關帶走之后,國美內部已經亂成一鍋粥了,管理層與股東展開了權力爭奪戰。
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個人,陳曉,和黃光裕同時代的家電商人,早年是某上海家電國企的副總經理,后來出資收購了永樂電器。
十年的快速發展,到了2003年,永樂電器已經發展成為僅次于國美的全國第二大家電霸主,還于2005年在香港上市。
也就是在這一年,因為擴張太快,導致永樂電器出現了資金危機,最終黃光裕成功收購了永樂電器。
合并之后的國美電器,黃光裕占股35%,陳曉7%,黃光裕出任董事長,陳曉是總裁。
陳曉是非常有野心的人,想要干一番事業,但最終變成了給黃光裕打工,一直都不甘心,黃光裕在的時候還可以壓得住他,但黃光裕入獄后,陳曉就打算趕走黃氏家族的人,徹底控制國美電器。
陳曉先是引進了美國的貝恩資本,稀釋黃光裕的股權,然后把當年發行的價值7億港元的3%股本獎勵給公司的一百多個高管,目的是為了收買人心。
黃光裕在獄中,聽到這個消息,差點暈過去,他明白了,這是陳曉在模仿新浪公司的操作模式,利用董事會把大股東趕出管理層,由小股東掌控公司。
黃光裕是極力反對的,但當時黃光裕,杜鵑,以及黃光裕的大哥都被帶走調查,黃氏家族只有黃秀虹在苦苦支撐,明顯不是陳曉的對手。
陳曉引入貝恩資本后,讓貝恩的三個高管成為了國美的股東,這樣的話,董事會成員幾乎都站到了陳曉一邊。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對黃光裕忠誠的老員工想到了他們的張總——張志銘。
當年給國美帶來輝煌的那個男人,也許能挽救國美,但大家也明白,張志銘和黃光裕之間已經鬧掰,所以盡管張志銘有拯救國美的能力,大家對此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但事情出現了轉機,不久后,黃燕虹辭掉了明天地產的副總經理,回到了國美,支援黃氏家族。
盡管張志銘始終都沒有露面,但妻子肯定和他商量過了,并得到了他的支持,這才回了國美。
也就是這個時候,杜鵑無罪釋放,由黃燕虹、黃秀虹和杜鵑組成的黃氏家族開始了反擊。
黃氏家族要求董事會撤銷陳曉的一切職位,而陳曉要起訴黃光裕并要求賠償,理由是他的違法行為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
接下來黃氏家族籌款20億,用來收買公司的高管,同時向大家說明了陳曉圖謀不軌,想要奪走公司,另外還給眾人回顧了一下國美在黃氏家族帶領下的輝煌歷史。
這一招非常管用,很多高管,包括董事會成員,都對黃氏家族重拾了信心。
這時貝恩的態度就非常重要了,隨后黃氏家族和貝恩談判,最終雙方達成一致,貝恩支持黃氏家族,這導致更多的高管和董事會成員倒戈支持黃氏家族。
不久后,敗局已定的陳曉選擇辭職,并離開了國美,黃氏家族之所以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很多人都覺得有一個神秘人在暗中協助,而這個神秘人就是張志銘。
國美面臨危機的時候,黃燕虹離開了丈夫的明天地產,先后出任國美的監察中心總監和非執行董事,背后都有張志銘的影子。
也可以說,張志銘不計前嫌,在背后出謀劃策,為黃氏家族奪回國美立下了汗馬功勞。
相比較而言,陳曉在離開國美后,依然不甘心,想毀了國美,爆出國美一些不為外界所知的財務漏洞,對國美造成了不良的負面影響。
隨后,國美集團起訴陳曉違背高管保密協議,最終法院判罰陳曉賠償一千萬,陳曉的所作所為被很多人批評,導致他之后漸漸淡出了商界。
張志銘則走了相反的一條路,他在以德報怨幫助了黃氏家族之后,一直苦心經營自己的房地產公司,業績連年增長,幾年后就成為一家房地產巨頭。
這期間,由于張志銘的房子賣得非常火,有一些關系戶通過走后門拿到房子,而很多百姓還在排隊買房,這讓張志銘很不滿,把那些關系戶的房子都放出去了,先給排隊的百姓。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張志銘是有原則和底線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他被推舉為中華工商業聯合會執委和北京商會的副會長。
黃光裕出獄后,和張志銘重歸于好,給這個妹夫的發展提供了很多幫助。
后來張志銘又成立了北京利恒志遠投資公司,京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企業,如今張志銘掌管上百億的資產,走上了人生巔峰。
從中專學歷的出租車司機,到百億資本大鱷,張志銘的經歷被很多人津津樂道,也被奉為勵志傳奇。
盡管張志銘成為首富的妹夫,給他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也不能否認,他是有能力,有原則的人,否則就算機會擺在面前,還是抓不住,是金子總會發光,而在不發光的時候,就要為發光做準備。
在張志銘的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其中有一點,多結善緣,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寬,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這個道理。